很久沒有见过猫了,在家里阳台上看到邻居家黑、白花相间的小花猫懒散躺着的可爱姿态,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记忆中那露着锋芒、充满灵气的不一样的猫咪以及人们对它的善意的抚摸。
小时候家里的老鼠特别猖狂,经常看到它们在人的眼前乱蹿,特别是晚上,灯熄之后就是老鼠的天下,啃东西的声音充满双耳。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能顺着一条电灯线爬到天花板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好像在开运动会。屋子里的衣服被它咬破、食物被它偷吃更是常事,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确实令人很心疼。老鼠多了,骚扰人的生活起居尽干坏事,于是在农村便有了家家养猫的习惯。
那时候的猫真是天性机灵、可爱有加,“干起活来”更是让人刮目相看,那抓老鼠锋利的眼神、迅速神勇的扑捉,让老鼠打个照面的功夫腿就软下来了,真是猫逮老鼠“手”到擒来。
听老人讲的这样一个故事:混沌初分,天干地支刚定时,玉皇大帝下令普召天下动物,要按十二地支选拔十二个属相。消息传出后,芸芸众生的动物们争相转告,花猫和老鼠这两个相好的朋友更是跃跃欲势。花猫对老鼠说:"明日五更去天庭应选,我有个贪睡的毛病,到时你别忘了把我叫醒去参选”。老鼠口上应允但另有想法,心想叫醒你同去我不又多一个竞争对手,于是就没有遵守先前的约定去叫醒猫,所以现在轮回的十二生肖也就没有了猫的位置,老鼠的不仁不义从此让猫恨上了老鼠树下了天敌,因此猫只要见到老鼠就抓,这已经是几千年的世仇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物质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不再是练猪油炒菜、不再是吃白面馍就是过年的年代了。逐步从低矮潮湿的屋子搬到了高楼大厦,老鼠也转移了藏身之地,家里也鲜见老鼠了,养猫的人自然也少了。
物以稀为贵。猫少了,身价却贵了,各种名猫成了富人闲暇时的宠物。即然是宠物就要吃好的、穿好的,便应运而生了宠物店,猫衣服、猫帽子、猫食物等一些“明宠”的吃穿应有尽有,穿名牌、吃大餐,猫骄傲了、放纵了,身体养胖了,惰性便养成了。
古代早有记载:“迎猫,为其食田鼠也”。可是现今养猫的主人宁愿自己打老鼠,也不让他的“宠物”抓老鼠、吃老鼠,实乃改变了猫的天性,这几千年的恩怨,猫似乎也慢慢淡忘了,偶见一面,也没有了刀剑相加深仇似海的感觉了。久而久之,猫、鼠便也和睦相处起来了,各种和谐的小视频也相继转发。有一次回老家,我叔对我说:一次他在院子里晒太阳,家中的猫就卧在堂屋门口平视着目光发呆,这时,一只约一拃长的大老鼠从屋里面出来可能是想到院子里去。他大喜,心想一场猫捉老鼠的精采场面即将上演,哪曾想,看到的是那只老鼠披着光滑的灰皮毛,大摇大摆、四肢协调、不紧不慢的从近在咫尺的睁着眼的猫面前坦然走过,而那只猫则随着老鼠扭动的身躯机械的转动着眼球以注目礼向送。 难道真是老鼠怕猫的历史过去了。
现在也没有谁见过老鼠上灯台偷油下不来的尴尬场景了。人类随意丢弃的食物,不管是家里的、还是饭店里的,都是过去老鼠想都不敢想的美食。
猫被主人控制了天性,无法食鼠,可那些肥油厚胃之人为满足一时口欲,便出现了喝老鼠汤、吃老鼠肉,一些人乐此不疲举杯共欢的场景。据说还有一种吃响鼠的菜,吃到嘴里能听到老鼠吱吱地叫;更狠的是连猫也成了餐桌上的美食,让猫万万没有想到,为人类除害几千年,到头来竟也成了人类的刀俎。
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对人类的肆虐,具权威机构定性发布,蝙蝠是病毒的宿主,这个面目狰狞满身毒素的宿主便是一些人“美餐”中的野生动物。这看似突如其来的疫情,实则暗流涌动,是蓄积后的疯狂反扑,是大自然对人类不文明生活习惯的惩罚!世代生存的家园是人与自然的共同家园,惨烈的教训在改变人类对野生动物肆意掠杀、改善人类与大自然生灵的关系。鼠与猫的关系,恰恰是目前人与动物的关系再现。它告诫我们,要认清定位,别越俎代庖,在大自然中冷静前行。
(李振君 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
菏泽城市网(www.cnheze.cn)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菏泽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菏泽城市网书面许可,对菏泽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菏泽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菏泽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